服務熱線
400-115-2002
10月2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馬可波羅控股協辦的馬可波羅控股藝術顧問徐冬冬教授“文明的對話、生命的問答——徐冬冬二十四節(jié)氣學術展”開幕儀式與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文化部原部長、“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蒙,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楊雄,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吳為山,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曹靜,北京林業(yè)大學黨委書記王濤,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yè)工程管理專家、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韓濟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科研處處長、本次學術展策展人于洋,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馬可波羅控股藝術顧問徐冬冬,東莞市工商聯主席、馬可波羅控股董事長黃建平一行與各界專家學者、媒體嘉賓共同出席此次活動。展覽開幕儀式由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邵曉峰主持。
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楊雄致辭表示,徐冬冬先生藝術探索數十載,其抽象繪畫融匯中國書法線條與水墨意蘊,創(chuàng)新性地構建了具有東方美學特色的現代藝術語言。此次“二十四節(jié)氣”系列作品,是從傳統(tǒng)文化深處走向現代性表達的生動體現,展現了和諧共生、美美與共的精神追求。

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 楊雄
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表示,徐冬冬教授創(chuàng)造性地將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氣”與色彩、紙本肌理及節(jié)氣自然風貌相融合,不僅連接中西藝術脈絡,更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與文化自覺。希望徐冬冬教授在這次展覽之后,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為中國美術對中國文化國家形象的國際傳播做出更多貢獻。

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 于洋
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曹靜表示,此次展覽是東方哲學智慧回應時代命題的典范之作,徐冬冬教授以獨特的抽象繪畫語言系統(tǒng)呈現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候,展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藝術的深度融合,不僅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傳承發(fā)展,也促進了文明交流互鑒,彰顯了中國藝術的國際影響力。

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 曹靜
北京林業(yè)大學黨委書記王濤表示,徐冬冬教授以獨特的藝術語言將二十四節(jié)氣的哲學內涵轉化為流動的色彩與韻律,深刻回應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時代命題。期待未來有更多像徐冬冬這樣的優(yōu)秀藝術家,以筆墨為媒、以藝術為橋,創(chuàng)作獨具特色的精品佳作,共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

北京林業(yè)大學黨委書記 王濤
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yè)工程管理專家、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合表示,徐冬冬教授通過“二十四節(jié)氣”抽象藝術展,以獨特的東方哲學視角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展覽實現了科學、藝術與哲學的有機融合,啟發(fā)科技工作者拓展抽象與形象思維,助力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啟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yè)工程管理專家、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劉合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韓濟生表示,徐冬冬以藝術探索人與宇宙的和諧關系,踐行“天人合一”的理念,令人敬佩。生命的精彩需以健康為基石,以思考為動力,以社會參與為舞臺,祝愿展覽圓滿成功,祝各界同仁身心健康、思想常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韓濟生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吳為山表示,徐冬冬“二十四節(jié)氣”學術展體現了藝術與生命、自然與文化的深刻對話,以抽象繪畫的形式,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氣”與四季變遷融為一體,展現了藝術家對自然規(guī)律的精神升華,體現了傳承文化的獨特價值,與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自信表達。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 吳為山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馬可波羅控股藝術顧問徐冬冬感謝了各位來賓的蒞臨與支持,并表示,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推動藝術與科學、哲學的對話,促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為民族復興貢獻文化力量。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馬可波羅控股藝術顧問 徐冬冬
文化部原部長、“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蒙宣布展覽正式啟幕。

文化部原部長、“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王蒙

文化部原部長、“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蒙,
著名藝術家徐冬冬及黃建平董事長一行共同觀展

傳統(tǒng)新生,學理共研
活動期間同步舉行了“文明的對話、生命的問答——徐冬冬二十四節(jié)氣學術展”研討會。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科研處處長、本次學術展策展人于洋,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鏞,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與策展委員會主任尚輝,北京畫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吳洪亮,南京大學原常務副書記楊忠,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學會副會長羅世平,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鄭工,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丁寧,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邵亦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敢,《美術》雜志社社長冀鵬程,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蔡濤,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邵曉峰,中國美術館學術部主任裔萼,中國國家畫院理論所所長陳明,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美學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張建軍,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馬可波羅控股藝術顧問徐冬冬,東莞市工商聯主席、馬可波羅控股董事長黃建平等領導嘉賓與眾多學術大咖齊聚一堂,展開了一場深層次的研討對話。
與會專家認為,徐冬冬教授的藝術創(chuàng)作融合了中西文化精髓,開創(chuàng)了具有哲學深度的中國式抽象繪畫風格,超越了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框架,體現出對生命、自然與宇宙的深刻哲思,不僅拓展了中國人的抽象思維,也為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煥發(fā)新的活力提供了新路徑。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科研處處長、
本次學術展策展人 于洋

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王鏞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與策展委員會主任 尚輝

北京畫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吳洪亮

南京大學原常務副書記 楊忠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羅世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鄭工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丁寧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 邵亦楊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張敢

《美術》雜志社社長 冀鵬程

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蔡濤

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 邵曉峰

中國美術館學術部主任 裔萼

中國國家畫院理論所所長 陳明

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美學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 張建軍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馬可波羅控股藝術顧問 徐冬冬
東莞市工商聯主席、馬可波羅控股董事長黃建平表示,馬可波羅以文化創(chuàng)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致力于推動“建筑陶瓷藝術化、藝術陶瓷大眾化”,提升人居生活的美學品質。希望與各位專家一道,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精神內核與美學范式,提升中國藝術、中國色彩的世界影響力。

東莞市工商聯主席、馬可波羅控股董事長 黃建平

文明的對話 生命的問答

畫家徐冬冬教授近影
徐冬冬,字苦藤,號寄人籬下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他創(chuàng)建了獨具風度的中國抽象繪畫流派,是當代中國抽象藝術的重要探索者與開拓者。
徐冬冬提出“畫畫不是目的,問道才是根本”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心造境”的藝術思想,將繪畫作為悟道人類社會文明形態(tài)和文化演變規(guī)律的手段,探求人與宇宙的和諧關系。努力匯通東西方文化,在中國哲學里尋找著抽象的概念,建立以中國式抽象邏輯思維語言為主旨的中華新型文化,從本土哲學思想和文化傳統(tǒng)中生長出具有現代性的抽象范式,從而為構建中國自主的科學體系與工業(yè)化、城市化提供底層的抽象邏輯思維支撐和文化原動力。
本次展覽精心設置三大展區(qū):1號廳完整展示《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候》全系列及行為藝術《陽光與和諧的夢想》;8號廳呈現徐冬冬“中國抽象繪畫”代表作;9號廳則設置展出“中國意象繪畫”與“中國印象繪畫”代表作與觀展科技互動區(qū)域。

《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候》系列組畫(2013-2022)是徐冬冬體現其中國現代抽象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此次展覽也是系列組畫全套共計72幅作品首次集中展出。
徐冬冬為完成此大型組畫,隱逸京郊潛心創(chuàng)作達10年時間。這是世界上第一套用中國式抽象邏輯思維語言完整描畫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候的宏大藝術創(chuàng)作,以宣紙、毛筆為載體,色彩濃烈、肌理獨特,不僅體現了藝術家對中國文化與中國智慧的深刻體悟,更開創(chuàng)性地構建了具有中國文化基因的現代抽象藝術語言,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代表性成果,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創(chuàng)作理念
徐冬冬將中國哲學最基本的“氣”的概念引入創(chuàng)作,獨立面對宇宙世界來悟道生命的本質,闡述對真、善、美的理解:美不是人類刻意而為之,而是懂得真與善,并能揚善去惡,美就自然而然流露了。創(chuàng)作時取自然之物,將春露、夏雨、秋沙、冬雪等化入,使畫面成為“人體感應宇宙的媒介”,實踐“天地與我并生”的哲學。將陰陽平衡、天人合一等中國哲學概念轉化為色彩與肌理的抽象關系,用丙烯與宣紙的層層渲染表現“氣”的流動,畫面肌理暗合北斗十星斗柄的四季把向,呼應陰陽二氣變化的宇宙觀。
春夏秋冬,瓷映天地
作為本次展覽的延伸,馬可波羅特別呈現由徐冬冬教授《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候》抽象組畫衍生創(chuàng)作的瓷壁畫《春夏秋冬》系列。四幅作品,分別凝練春、夏、秋、冬經典節(jié)氣作品,將宣紙上的畫韻,轉化為陶瓷材質的永恒肌理。

馬可波羅控股于2007年建立行業(yè)建筑陶瓷博物館,并依托博物館為平臺開展文化創(chuàng)新,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與現代陶瓷工業(yè)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自主研發(fā)文化陶瓷產品,已應用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等城市樞紐建筑中,為建設美麗中國添磚加瓦。
此次瓷壁畫創(chuàng)作,不僅是馬可波羅對徐冬冬教授藝術語言的致敬,更是讓抽象的藝術哲學思考落地為可觸摸、可傳承的空間藝術,使二十四節(jié)氣這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代建筑與生活場景中煥發(fā)新生。

馬可波羅瓷磚以“美化人類生活”為己任,在用品質好磚和真誠服務為消費者打造美好生活的同時,更堅定文化自信,致力于將中國傳統(tǒng)“美”的文化、“美”的價值傳遞給千家萬戶。
徐冬冬教授的藝術探索,恰與馬可波羅瓷磚的文化使命同頻共振。讓文化藝術走進現代生活,讓抽象哲思化為日常之美,本次展覽將持續(xù)開展至11月6日,馬可波羅誠邀您共赴這場跨越時空、天地共鳴的藝術盛宴。

展名:
“文明的對話 生命的問答”——徐冬冬二十四節(jié)氣抽象繪畫學術展
地點:
北京·中國美術館1號廳、8號廳、9號廳
時間:
2025年10月25日—11月6日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xù)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